銑床銑削工件如下圖所示

【操作步驟】
1.平行平面銑削加工工藝準備
(1)分析圖樣
①加工精度分析。兩個平面的尺寸分別為50mm×120mm、21mm×120mm,平面度公差為0.05mm。
平行面之間的尺寸為50±0.15mm、21±0.15mm,平行面平行度公差為0.10mm。
毛坯件:120mm×60mm×21mm的矩形。材料:Q235鋼。
②表面粗糙度分析。工件各表面粗糙度Ra為3.2μm,銑削加工能達到要求。
③材料分析。Q235鋼為碳素結構鋼,切削性能好,可選用高速鋼銑刀,也可以選用硬質合金銑刀。
④形體分析。矩形坯件,外形尺寸不大,宜采用機用平口鉗裝夾。
(2)制訂銑床銑削加工工藝與工藝準備
①加工平面、平行面的工序過程。根據圖樣上的精度要求,平面可在立式銑床上用機夾式硬質合金銑刀進行銑削加工,也可以在臥式銑床上用圓柱銑刀進行銑削加工。本練習在立式銑床上采用機夾式硬質合金端銑刀進行加工,平面和平行面的加工工序過程為:坯件測量→安裝機用平口鉗→裝夾工件→安裝端銑刀→粗銑四面→精銑21mm×120mm基準平面→預檢平面→精銑(21±0.15)mm平行面→精銑50±0.15mm平行面→平面、平行面銑削工序檢驗。
②選擇銑床。選用XW5032型立式銑床。
③選擇工件裝夾方式。選擇機用平口鉗裝夾工件。
④選擇刀具。根據圖紙給定的平面寬度尺寸,選擇機夾式硬質合金端銑刀,其規格外徑為80mm,齒數為4。
(3)切削用量的選擇
①粗銑。取銑削速度vc=80m/min,每齒進給量fz=0.15mm/z,主軸轉數為:
實際調整主軸轉數為:n=300r/min。每分鐘進給量為:vf=205mm/min。
②精銑。取銑削速度vc=100m/min,每齒進給量fz=0.10mm/z,主軸轉數n=475mm/min,每分鐘進給量vf=190mm/min。
③粗銑時的背吃刀量為3mm,精銑時的背吃刀量為1mm,走刀次數一次完成。
2.工件加工
(1)坯件檢驗
目測檢驗坯件的形狀和表面質量,如各面之間是否基本平行、垂直,表面是否有無法通過銑削加工的凹陷、硬點等。用鋼直尺檢驗坯件的尺寸,并結合各毛坯面的垂直和平行情況,測量最短的尺寸,以檢驗坯件是否有加工余量。
(2)安裝機用平口鉗
①安裝前,將機用平口鉗的底面與工作臺面擦干凈,若有毛刺、凸起,應用磨石修磨平整。
②檢查平口鉗底部的定位鍵是否緊固,定位鍵定位面是否同一方向安裝。
③將平口鉗安裝在工作臺中間的T形槽內,鉗口位置居中。用手拉動平口鉗底盤,使定位鍵向T形槽一側貼合,并打表檢測平口鉗使之在圖紙要求的范圍之內。
④用T形螺栓將機用平口鉗壓緊在工作臺面上。
(3)裝夾和找正工件
工件下面加墊長度大于120mm、寬度小于50mm的平行墊塊,其高度應保證工件加工余量上平面高于鉗口。用錘子輕輕敲擊工件,并拉動墊塊,檢查下平面是否與墊塊貼合。
(4)安裝銑刀
安裝和拆卸銑刀的方法參見《銑床不同類型銑刀的安裝步驟》。
(5)對刀、粗銑平面
①啟動主軸,調整工作臺,使銑刀處于工件上方,對刀時輕輕擦到毛坯表面,然后銑刀退出。
②縱向退刀后,上升工作臺3mm(即粗銑吃刀量3mm),用逆銑方式粗銑平面1。
③同樣,依次銑另外三面,即面2→3→4。
④用刀口形直尺預檢工件各面的平面度,挑選平面度較好的平面作為精銑定位基準。
(6)精銑平面
①用游標卡尺測量尺寸50mm、21mm的實際余量。
②調整銑床主軸轉速為300r/min,進給量為47mm/min。
③精銑一平面,吃刀量為2mm,用刀口形直尺預檢精銑后表面的平面度。
④按粗銑四面的步驟精銑各面。在精銑的過程中注意測量,在達到尺在精銑的過程中注意測量,在達到尺寸要求的同時,達到平行度要求。
3.檢驗工件銑削質量
(1)銑床卸下工件,用銼刀打毛刺,清除毛邊。
(2)按圖中要求檢驗工件質量。